诸多心理疾病皆与特定大脑回路相关******
科技日报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成瘾症和强迫症都与大脑同一回路出现问题有关。
此前的脑部扫描研究表明,大脑的几个不同区域与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但这些结果并不吻合。
为了解更多信息,研究团队查阅了大脑存在损伤的194名越战老兵的健康记录。结果发现,如果大脑后部区域(包括与空间感知相关的后顶叶皮层)受损,老兵更有可能被诊断出上述6种心理疾病;如果大脑前部附近(包括与情绪相关的前扣带回皮层和与自我意识相关的脑岛)受伤,老兵就不太可能被诊断出上述疾病。
研究团队将其发现与现有大脑中神经连接的综合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大脑后部区域活跃度较低时,前部区域往往活跃度较高,反之亦然。
研究人员还观察了193项涉及近1.6万人的脑部扫描研究结果,发现罹患上述6种心理疾病中任何一种的患者,其大脑前部区域或与之相关区域的组织往往存在萎缩情况。这一点也得到了此前开展的手术研究的支持,这些手术破坏了存在严重精神健康疾病——如强迫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小部分大脑,而所有被破坏的地方都位于大脑前部区域。
最新发现与一种观念不谋而合。该观念认为,不同精神疾病可能拥有共同的潜在原因,但这一观念存在争议,因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大相径庭。
江苏省政协委员建议:促进数字藏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中新网南京1月18日电 (记者 朱晓颖)数字藏品,是2022年中国区块链界备受瞩目的应用之一。江苏省政协委员查斌仪在江苏省两会期间建议,促进数字藏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传统藏品在保险柜里,数字藏品在网络账号里。所谓数字藏品,是指以收藏和版权价值为基础,使用区块链数字凭证技术进行唯一标识并确认互联网虚拟空间权益归属的数字作品、艺术品和商品,标识对象包含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电子票证等,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不能相互替代,可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查斌仪介绍,2020年,国外掀起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技术发展热潮,国内参考NFT技术发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藏品市场。截至2022年7月,国内数字藏品平台数量已超过700家。
2021年10月21日,鲸探发起宝藏计划,目前超百余家文博单位、世遗景区、艺术机构与协会,在鲸探发行源自古文物、非遗技艺、国风书画等传统文化类数字藏品,相关作品量占比超80%。
由于发展时间短,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相对较少,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潜在风险和问题。在查斌仪看来,除了正规平台,不少数字藏品平台并没有取得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等相关资质。市场上存在诈骗、版权纠纷、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违规资金炒作的现象。
去年,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下,近30家机构联合发起《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反对炒作、提高准入标准,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
查斌仪建议,由文化旅游部门牵头,由网信、通信管理、公安、新闻出版、地方金融、市场监管、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治理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治理,强化源头管理,将数字藏品业务风险纳入监测排查范围,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