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国际陆港春运现场:年货装车忙 出海效率高******
(新春见闻)南昌国际陆港春运现场:年货装车忙 出海效率高
中新社南昌1月7日电 题:南昌国际陆港春运现场:年货装车忙 出海效率高
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
1月7日是2023年中国春运首日。一辆由53节车厢组成,满载服装、电器等年货物资的集装箱货物班列从南昌国际陆港出发,开启这些年货物资的“出海之旅”。
不沿江、不靠海的南昌国际陆港位于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向塘镇一直以来都以中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重镇而闻名,依托江南最大编组站——向塘西编组站,江西南部地区七成货物经由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是江西重要物流节点和货物集散地。
中新社记者走进南昌国际陆港看到,春运来临,港内的物流基地显露出繁忙,一个个集装箱在门吊的作业下进行装车,放眼望去,难以肉眼计数的集装箱正排列整齐等待装车。
“这趟列车在春运首日开出,上面装着服装、日用品等年货物资,在到达浙江宁波北仑港后乘船发往世界各地。”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向塘西车站货运车间主任邓云说,近期班列所装物资都以粮油米面、电器等年货物资为主,当前运量在逐步攀升,南昌国际陆港也正加班加点对货物进行快装快卸。
目前,南昌国际陆港已开通南昌至荷兰(鹿特丹)、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奥尔沙)、法国(巴黎)等9条国际直达班列和南昌至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福建江阴港、厦门高崎港等9条铁海联运外贸班列,以及南昌至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等3条中欧班列,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南昌国际陆港内的向塘铁路物流基地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规划建设的33个一级物流基地之一,内部划分为办公区、商品汽车区、集装箱区、仓储区和调车场五大作业区域。此外还有铁路口岸专用线,设铁路装卸区、查验区两部分。
邓云表示,在南昌国际陆港开行铁路联运班列之前,南昌及周边外贸企业的商品出海,通常需要把产品千里迢迢运到海港通过海运出境,并要自己找车队去海港拉集装箱,把空箱拉回来装好货后再拉回港口,既费时费力又增加物流成本。
“铁路联运既节省了物流成本,又加快了出海效率。”邓云称,如今的南昌国际陆港为外贸企业提供了稳定便捷的运输方式和贸易通道,外贸货物可以搭乘国际陆港的中欧班列或铁海联运班列直接出口。
据统计,2022年南昌国际陆港累计发送货物18147车,36394标准箱,59.86万吨;到达货物35959车,71918标准箱,140.75万吨,铁海联运集装箱到发量稳居江西第一。(完)
搜索
复制
【国际锐评】中国将为世界经济提供哪些新机遇?从这个会议找答案******
12月15日至16日,中国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外界尤其关注明年中国经济怎么干。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些表述为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对世界也是个好消息。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强调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对于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际社会不仅想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扎实推进,更希望了解它带来哪些“新机遇”。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会议这一表述以及新闻稿中31个“稳”字,给世界带来了宝贵的信心。多项国内外研究显示,在多重因素冲击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2023年全球经济仍将继续疲软。世界银行近期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6月预测的约3%下调到1.9%。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客观看,中国经济目前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压力仍然较大等。但更应看到的是,正如会议所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近期,随着中国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浙江、江苏、四川等多地掀起“组团出海”招商的热潮。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做到六个“更好统筹”,其中排在第一的,是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复苏有望按下“快进键”,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更足。
外媒关注到,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就在几天前,中国出台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国人口超过14亿,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扩大内需,必然会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提供更多契机,进一步“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会议还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底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会议指出,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这将有利于跨国公司在各种新经济领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半个月前,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制造企业——ABB机器人超级工厂在上海正式落成投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来自中国团队的创新智慧将被应用到全球工厂中,“在中国,为中国”乃至“为世界”的愿景得以实现。
“开放”是会议传递的又一个明确信息。会议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今年前10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4.4%。“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一系列措施将为外资提供更广阔、更安心的发展空间。近期,中国德国商会、中国澳大利亚商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企业对在华市场机遇和盈利持乐观态度。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岁末之际,这场在中共二十大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市场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开放的魄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世界将收获更多共赢机遇。(国际锐评评论员)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